2015年3月24日 星期二

貧富差距

摘錄: 時下大學生對青壯新貧的未來與社會正義


基本上台灣貧富差距照現在的情況看來,只會持續增加不會減少。

因為台灣的兩個政黨很特別,大都是偏向財團,也就是資本主義的理念基本上是一致的,少有偏左的現象,所以互相制衡的效果就不見了

像美國的兩黨就可以互相牽制,資本主義實施之後如果情況出現過多,社會主義就來幫忙,彼此相輔相成,在經濟蕭條時才有轉圜的空間。

然而台灣雖然因為某些因素幸運躲過幾次金融風暴,可是基本的問題沒有解決。

再者,為什麼政府面對這樣的情況,卻還是一再的用奇特失業率的算法、基本工資政策等等不治本的方案來欺矇大眾呢?

我不是說這些政策不好,而是政府未必有心想真正解決這些問題啊!很現實的,大家看到許多可連新貧族成為無殼蝸牛多半是同情的,但誰真的想幫助他們?



亞當斯密所謂「自私自利」是人的本性,然而今天最大問題在於每個人並沒有相同的水平,沒有相同的立足點、出發點

所以越窮的人越難翻身,越有錢的人錢越滾越多「是很自然的現象」。說明白一點,人也是動物,貧富差距的存在是很必然的,我們現在是要設法改變他,並非是誰造成這個問題。

知識份子或是有錢的人當然滿足現況,因為他沒有必要去顧及下層的人的悲苦。而政府寧願忽略大多數中產階級而選擇向財團靠攏,想必一定是他們之間的利益交換價值大於選票

而這不一定是有人違法或是勾結,這是一種寡占、正當性的壟斷。唯有中下階級的人有發聲的機會才有可能改變這一切,但是明顯很困難,畢竟有地位或是能在那些位子的人都是滿足於現況的。

很可惜的是我們現在其實也不能為這個社會多做什麼,所以現在首要條件就是先設法讓自己遠離這股洪流,站在一個比較超然的立場來面對這一切。

不能一昧照著制度走,因為制度本身就是有瑕疵有缺陷的,對吧?

 造成M型化等社會貧富差距的原因

1. 剝削下游:老師上課有提到「錢滾錢」,起初有些人握有相對多的財產,於是他們利用理財投資類的方法將錢財越滾越多,但是後面的人僅握有少許財富而使的他們生財的速度追不上了,只能依附著企業主以求生存。

本以為靠著自己的努力有一天可以像企業主般闊綽,但人是自私的(這與資本主義最初的假設─人是理性的─相違背),企業主為著自己的利益,他可能「不公平地」回饋員工,於是員工便作著他的美夢日以繼夜的工作。


2. 去民主化:國家需要財富以維持武力、建立公設等,企業財團當然是其來源,但當國家對財團過度依賴時,國家的主權似乎不是人民的了,一個財團的力量似乎比幾百萬民眾的選票還重要,

政黨拿一部份的錢財去做形象建立就可以達到宣傳效果,又可以有剩餘的金錢供其使用(但使用對象實在令人疑惑)

這最明顯的影響就是人民的聲音無法到達高層,當人民受到不公要申訴時,只能向上級申訴,但上級彼此間卻是一掛的,那人民的反應如何被接受?所以就只能默默接受企業主的剝削,任勞任怨。

希望能夠讓我們察覺的是:我們身在一個制度底下,要有敏銳的感知,發掘他的不合理,不能被牽著鼻子走。

另一位同學舉了名牌的例子說明現在人對金錢的看法相較於以往”足夠”的想法大相逕庭,3000元的名牌衣服與300元的夜市衣服比較,其實兩者並沒有相差多少,3000元多了炫耀性

我想辯駁他,我認為在購買名牌的時候,其實買的不只是物品,同時還買了他的行銷手法,此外,假如付了較多的錢,又如何知道他底下的員工不會收到較公平的薪資

就像近年在強調”Fair Trade”產品當然是貴的,但至少員工是受到保障的

貧富差距的問題不是一時一刻就能解決的,若是真如我在去民主化所說的,只有兩條路走,一是革命,二是靠著一代一代教育以淨化這個社會,但前提是在達到效果前國家還沒倒閉。

在台灣很多人都聽過了M型社會的理論,但是,很少人願意出來提出改革。這是為什麼?我認為,是因為大家的價值觀裡都潛藏著一種現代社會教育下所賦與的價值,那就是個人要追求自己的幸福。

既然要追求自己的幸福,那麼你就會傾向對自己的人生負責。你會思考如何提高自己的競爭力,如何靠向M型社會的右邊,從來不願意放棄希望,不願意向現實低頭。

你會把失敗多半歸因於自己能力的不足,和當初自己多麼混的自責,並且有著一個夢,那就是行行出狀元,總有一天會有你的舞台。但是,悲觀一點地說,我看不見那麼多的舞台。每一個人都有著只要努力就會成功的理念,並把失敗歸咎於己,卻遺忘了大時代下總體環境的不適

大家都說「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是不好的社會價值,但當讀書都不能改變一個人的生活時,我們要拿什麼東西來換取更多的保障?

面對他國的競爭,毫無疑問地,很多人撐不住了。但是在自己國家裡競爭,卻還是有更多的人被社會邊緣化、被淘汰。今天的大學生多半只有22K起薪甚至失業,但是他們有任何對抗潮流的能力嗎?那些甚至沒有機會念大學的孩子們,將來要用什麼競爭?

我國已經過了亞洲四小龍的時代,世界的潮流是輪轉的,當美國現在一般大眾中產階級正逐漸流失競爭力進而消失的同時,台灣是否會在下一波受襲下還能全身而退?我持悲觀的態度。

資本主義的滲透已經到了各種生活的層面,包含心靈你願意思考提高自己的競爭力,思考如何戰勝別人,還是思考如何拉起已經被你踩在腳下的人?多數人都是前者吧!


對社會要作出改革,需要的是犧牲,但是中產階級在還未完全消失的情況下,依然可以保有自己的一小片天空,那一小片還帶有夢想的天空。

因此,他們不會拿自己僅有的那一點力量去推動改革,因為那樣會有連自己所擁有的一切都失去的風險。而社會較下階層的人,早以失去了在社會上發言的地位與音量,他們已經不再受重視,只是一般人同情憐憫的對象,卻不再是最先被思考保護的對象。

我認為從價值觀上去看,也許這種現象也沒有對錯之分。當你以不同角度看一件社會事實,你會有不同的看法。

現在的潮流就是競爭再競爭,我其實也曾經很疑惑,以我們現在島國的形態位置,理論上經濟本就該傾向更自由的資本主義,何必思考如何向左修正那麼多?

但這種想法過於單純且愚昧。這是一個企業已經綁架政府的時代,當政府的政策受制於企業的時候,政府已經丟失了主控權。

企業不能倒,不然會影響國家經濟、影響國民就業,企業已經與國家社會融合,完全無法抽離了。所以,當我們思考政府要如何提高社會正義(財富分配)的同時,也就等同於向企業宣戰。

但是,像我們這種自由的國家,法治的國家,沒有極權的情況下,恐怕將難以撼動企業。

擴大政府權力如果是解決的好方法且好方向,你會同意嗎?很多人也許會猶豫吧!資本主義融合自由主義、個人主義的社會,並不是那麼容易同意提高政府權力的。

大家想的都不過是自己的利益而已,回到上面說過的,大家現在的心態(包含我)不過也是管好自己,想辦法且戰且走罷了。對未來同時充滿猶疑、期待與畏懼吧!

當人民或是政府繼續按照原本成功者所設下的遊戲規則在人生中賭博、打滾,由於起始點的不同,在M型社會後半汲汲營營的辛苦工作者,想抽中晉身上層社會的大獎的機率微乎其微,

而掌握社會較多權利或是資源的人還有其子女,所跨的步伐往往大於社會大多數的人,同時也剝削或者是抵制想要向上攀升的人,來瓜分他們目前的優勢,所觸及的範圍從政治到經濟、科學 (若是以知識為無形資產的話,發明史上不乏當初創新革命成功的發明家到了老年卻打壓年輕發明家的例子)

再談到教育,讓我想到之前在淡水街頭,一位國中女生卻在晚上處在車水馬龍之地,賣玩具給遊客,同一時間,不知有多少家境還算寬裕的學生,正在補習班努力競爭,學完課業,還要學學專屬有閑階級的才藝,都是為了未來在努力,卻也M型社會中的裂縫越切越大

而中產階級,也被迫在這樣二選一的環境中,往上攀升,避免在社會上失去了籌碼。如果要解決這種困境,除了改變制度等較有效或強硬的做法之外,社會對於金錢或者是階級的固有觀念,或許是根本解決問題的源頭,

畢竟,只要大家心中還是嚮往著資本主義所建構出來的努力賺錢的遊戲規則,不管,制度怎麼改變,久而久之,還是會走回原本的狀況


對於非制度面的部分來探討。

現在眾多造成嚴重M型化的原因,恐怕是現在人對於「錢」的價值觀,就像是名牌的真實意義,已經不再是因為實用需要,而是一個代表身分的表徵,

一旦視錢為萬物,則會產生許多價值觀的偏差,社會運作且媒體操控下,常常將名流視為一種崇高且人人都該追求的境界,而對於平凡或貧窮卻總是流露出一種憐憫或同情甚至嫌惡的觀感,

在這樣無時無刻且廣告化充斥的生活裡,漸漸地我們被這樣的態度給「同化」了,我們開始汲汲營營追求上流社會,開始拋開「什麼是最適合自己」的這種想法,無論何不合適,而是我需要這樣的名牌,這樣的高檔貨,來證明我的存在我的價值

此時,市場經濟制度開始迎合人們的需求,名牌就要更有名牌的價值,增加了千奇百怪的配件或裝飾,有時甚至多餘,但為了就是要與眾不同,一旦這樣的惡性循環開始產生,

能夠跨上上流階級的人,便開始趾高氣昂,而為了又在上層階級中更屬top,便將所有目標歸於利益,不再在乎也許身為上層階級該有的社會責任(像是增加下游的工作機會),而是開始了剝削勞工,或者追求更低成品(造成品質降低),只為了要增加自己能夠取得更多的「錢」,用錢來換取更多的權力及「尊重」;

然而無法跳到上層而摔得傷痕累累的就到了下層,在下層中也許能過得怡然自得,然而卻在面對上層階級時顯得格格不入且不自在,就像百貨公司的專櫃,櫃檯小姐像是訓練有素般,要能在第一時間辨別出這樣的客人是不是有潛力成為他們想要的客戶,一旦被辨為下層階級,則容易遭到冷漠甚至白眼;

而在中層階級的人,卻無所適從,就像是不屬於任何一個團體,無法成為名流中的一份子,卻也無法得到下層階級的認可,如此,強迫他們去追求甚至不擇手段的爬向上流,或是失敗後默默退到下層社會,這也就造成愈來愈嚴重的貧富差距。


http://bohemia-at-web.blogspot.tw/2010/10/9982.html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