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1日 星期五

上帝的供應──給我們日用的飲食


當耶穌教我們禱告時,祂給我們一個完整的藍圖來遵循。前三項祈求上帝的榮耀;後三項則是為我們的家庭代求。我們對上帝祈求時講的是「的名」、「的國」、「的旨意」;而後三項祈求則是為我們自己求「給我們」、「赦免我們」、「不叫我們遇見試探」。

德國神學家帝立克(Helmut Thielice)指出我們日常的所有需求都可以包括在這些祈求中:「大事、小事,屬靈或屬世的事,內在、外在的事──沒有一件事不包括在這個禱告中。」

亞得來司提文生(Adlai Stevenson)有句名言──「對人類的需要,若僅止於了解的話,那只不過解決了一半的問題。」也許,另一半的問題是在於如何滿足人類的需要。

上帝在這兩方面都做得到。因為上帝真知道我們的需要,而且能夠解決我們的問題。耶穌說我們可以為自己的需要向上帝求。我們在前面為了有關宇宙以及永恆的事物禱告之後,在這一節的禱告所關心的事是屬於短暫性的。

當主耶穌說:「給我們今日的飲食」,祂當然不是叫我們開車到超級市場買一條土司回家。主乃是說我們為每天的需要而禱告是適當的,也是必要的。畢竟,我們得要吃飽肚子才會有力量事奉上帝,遵循祂的旨意。

所以,向上帝求有工作,而能有收入可以購買食物是合理的。同時,如果要有衣服才能上班、賺錢養生,向上帝求衣服也是可以理解的。同樣地,為了工作需要,而求交通工具也是常情。上帝知道我們的需要並且祂也關心我們的需要。

我們常常會傾向於不拿這些「食物」這類的小事情去麻煩上帝。我們常會固執地決定「不要為超級市場的東西禱告!」「靠自己努力,出去賺就有!」事實上,有些牧師將主禱文中所說的「飲食」用屬靈的角度去解釋成主日領聖餐,代表耶穌身體的「餅」。畢竟前段禱告的主題都是環繞著上帝的榮耀,一下子將禱告的焦點轉到一些日常在百貨商場買得到的東西,實在有點世俗。


在早上禱告時,是為今日之所需而求;而在傍晚禱告時,則是為明日之所需而求。

然而,主禱文說到「日用的飲食」時,真的是主禱文的本意。在此所指的飲食,就是那維持我們生命的食物。廣義地說,「飲食」可以泛指我們生命賴以維生的全部東西。我們在天上的父親,當然關心我們購物清單上的每一件物品,上帝連我們明天的需要也都關心。

這項祈求的重點是在「日用的飲食」,而「日用」的真正意義困擾聖經學者長達數世紀,因為這個字的原文只在聖經中出現一次(在聖經以外的典籍則全無)。幾年前,一位考古學家在一張古抄本的片段發現一位家庭主婦所用的購物清單,她在所需的物品旁寫下「日用」。這可能表示,「足夠未來一天之所需」,因此這段話應該翻譯為「今天給我們明天所需的食物」。在早上禱告時,是為今日之所需而求;而在傍晚禱告時,則是為明日之所需而求。當然我們也可以引申為:上帝會供應我們的需要來彰顯祂的旨意並榮耀祂的名。


在現代的生活文化,由於家家都有冰箱等冷藏設施,我們很少一次只買一天的食物。我們貯存的食物量之多,以至於當我們為每天豐富的飲食獻上禱告時,變得只是喃喃自語、言不由衷的感謝,我們很難會想到日用的衣、食也是由上帝所供應的。

當然,主耶穌也不是要我們拿一本百貨公司的型錄逐一地禱告,或者向上帝求一輛高級轎車,也不是要我們去買義大利的皮鞋。是要為那些每天生活必要的東西祈求,而不是去求得更多的奢侈品。向上帝求麵包而不是求蛋糕,這兩種是有所不同的。當然,上帝更不會要我們為那幾年以後的需要禱告。我們應當為那能幫助我們進入明天,進入下一階段的重要事物禱告。


在此,也還有另外的提醒,當我們祈求──賜給我們日用的飲食時,我們理當也為上帝家中其他成員的需要代求。如果我們是誠心的這樣禱告,那麼就能幫助我們脫離自私與耽心的想要貯存更多的食物。如果上帝給我兩塊麵包,而我的弟兄一塊都沒有的話,我知道,上帝可真的回應了「我們」的禱告。上帝多給我的這一塊,不是要我去貯藏,而是要我與人分享。


上帝要我們不要為明天憂慮。我們能將最小的需要帶到上帝的面前。我們可以向上帝求麵包、求衣服、求一雙鞋,只要是我們需要的東西。而如果這些東西對我們來說是重要的話,我們在天上的父親也會因此看重這些事情。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