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日 星期五

「批判」的意義


「批判」是一種否定用語,但其實深藏著無限的正面意義。馬克思對歷史社會的批判,是發自其內心,對人類文化的深切肯定和期許。


這種心情,不是一般馬克思主義者所能領受。你的心不美,馬克思對你來說就不是個「美人」。即使到了後期,無數西方精英學者繼承了馬克思精神,從他們身上,也鮮少能看見這種美。再傳來台灣,講馬克思的人,能講到讓你覺得「美」的,又有多少?好一點的,最多是英雄悲壯之情;而壞一點的,不值一提。

「批判」需要能力,需要技巧,需要時間學習,但我們終究不能忘記它的初衷。

否則我們也只是一個「站在巨人肩膀上的侏儒」而己。無數的侏儒,也許可以壓垮一個巨人?

人需要學習,需要在相互辯論過程中,增強自己的思惟能力。

但若年紀稍大,還不能超越這個學習階段,將「批判」做為思考工具而無法「大破而後大立」,不能建立自己的人生哲學觀點,還是建議少讀書為妙。因為讀書這條路不能讓你「美」,你就該走別條路了。

「批判」的意義,最終不是為了向世人證明自己的「能力」,而是為了向世人表達自己「良善的心意」。馬克思大喊:「我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他知道自己「良善的心意」已然被扭曲,必須劃清界線。

批判(criticize)不應流於紙上談兵、自以為是的惡意批評。人應該當自己是哲學家,而不該自甘墮落,成為哲學鬥爭的工具。


莫忘初衷。 
朱明儀 2月8日 · 編輯紀錄 http://goo.gl/2IiSuU

沒有留言: